第(3/3)页 先是闻了闻:嗯,很香! ——太祖高皇帝年间,关中粮价鼎沸,粟价足足八千钱一石! 百姓民吃完野菜吃树皮,吃完树皮吃墙土——土都没得吃了,便不得不易子而食。 刘荣也随之转过身,踱步来到流水线最上方的位置。 只是这麦的滋味,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不说,以麦粒直接蒸熟的麦饭,一不好咀嚼、二不好下咽; 随着刘荣话音落下,夹在刘荣和太子宫正大门之间的那条‘流水线’,便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运作。 ——怎么可能嘛~ 人类能嚼的动,还嚼的如此轻松的,怎么可能是宿麦? 相信这面饼是宿麦做成,不是因为老者是个好骗的人,而仅仅只是‘太子储君’这个招牌的信誉。 而后,这五人便开始了截然不同的动作。 第二日、第三日,刘荣依旧重复着第一日的行动:演示流水线,制作各类面食,然后免费分发‘品尝’。 “这才把售粮棚搬去了东市外,把太子宫外的售粮棚,都改成了面饼炉。” “不要钱~不要钱~~~” 或者应该说,如今关中,但凡是上了年纪的,经历过太祖高皇帝一朝的老人,都不会对这种相对常见的粗粮、劣粮感到陌生。 保护太子? “但也不急着去;” 那今年秋收之前,关中,又要饿死多少人呐…… 抬头便见太子荣,此刻正站在一排‘流水线’前,对围观众人环一拱手。 而后,便见老者小心翼翼的抬起手中,那缺了一角的面饼,皱眉轻声问道:“这面饼如此香甜,当是加了不少香佐之料?” “不是,让寡人进去啊!” “说出来,大家伙都不愿意信——就是这磨,能把过去难以下咽,不到饿死的份儿上,都没人愿意吃的宿麦去壳、脱粒,再研磨成粉。” ——太祖高皇帝年间的那次粮荒,最先被百姓民选做口粮替代品的,是除粟之外的各式杂粮。 说话的功夫,刘荣也已经抬起脚,来到了流水线的第二部分。 “——老丈若是想买平价粮,也不过是几步路的事儿,走一趟东市便有。” 本就是焦点,或者说是‘风暴中心’,太子宫外突然变了个样,自然是引来了无数人关注。 之所以要打引号,是因为这里的‘叫卖’,主打一个赔本赚吆喝——只叫,不卖,纯白送! 而且不同于先前,由太子宫的寺人、奴仆们叫卖——这一回,包括太子刘荣本人在内的当今诸子,成为了这场‘叫卖’的生力军。 ——就连刘荣本人都厚着脸皮,一遍一遍喊着那句:太子仁义,请大家伙尝尝这美味…… “——硙(wèi),也叫磨。” ——诸侯宗藩都吃得下,那还有啥好纠结的? ——汉人刚烈,不喜跪拜,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除外。 说着,刘荣便指向身侧,那正在被寺人缓慢转动,且明显比民间的‘硙’更精细一些的石磨。 “这饼,便是孤今日,请大家伙吃的面饼。” “呃,不知,是哪位公子当面?” 对刘淤尴尬的一拱手,便见刘淤满不在意的拍去手掌饼渣,笑嘻嘻的对老者拱手一回礼。 望向那面饼炉的目光,更是带上了慢慢的凝重。 有原本只是路过,却惴惴不安的停下脚步,踮起脚尖,眺望向那一处处售粮棚的。 管他好吃不好吃——真到了人命关天的时候,这就是救命的东西啊! 于是,在将那掰下的小块面饼吃下口之前,老者对面饼这个新鲜事物,便已经认同了七八分。 回了家后,还不忘跟乡邻亲朋显摆:嘿!今儿个,俺在太子那儿吃的! “少君……” “嗯~~~” “若是家境殷实些,还能做肉馅饺子,或是馅饼……” “嘶~” 约莫几分钟后,制作完成的各式面饼、汤面,甚至是饺子这样的‘珍馐’,便随着刘荣一声令下,而被分发到了围观众人手中。 太子何德何能,凭借过去作价不过十五钱每石——就这低价,都很少有人愿意买的劣粮:冬小麦,便平抑关中今年的粮价? ——在亲自登门,劝告姑母刘嫖‘耗子尾汁’无果后,太子宫上下彻夜未眠。 储君,也是君。 不是宿麦,而是研磨完成的麦粉! 于此同时,丞相府行令,少府内帑出资:在整个关中范围内,给每个行政县,配备三到五具精细石磨,以供百姓民免费将宿麦研磨成粉。 “——售粮棚不是没了,是被搬去了东市外,大家伙儿要买粮,去东市就有平价粮卖。” 索性便也不再多说,递给老者一个‘老丈一看便知’的眼神,便扶着老者朝太子宫正门外,那里外三圈,挤的密不透风的人群走去。 说着,便哆哆嗦嗦侧过头,远远指了指土炉内,正散发出浓郁麦香的‘面饼摊’。 将面饼从边沿掰下些——只是一个掰饼的动作,老者便对这面饼多了三分期待。 凭着杀手锏:寡人二字,总算是扶着老者挤进了人群; 这一下,刘荣可算是捅了马蜂窝。 同时,也为积弊日久,饱受粮食短缺之苦的汉家,捅开了一层名为‘农业革命’的窗户纸……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