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2章 国耻-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了这些工作经验,何斌很容易得到西班牙人的信任,继续了自己的潜伏工作。

    .......

    南京紫禁城,文华殿,这里正在举行新式科举的第一场殿试。

    在一众内阁大臣和教化部官员的陪同下,朱慈烺亲自出题,对这些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贡士们进行考察。

    教育改革后,第一届大学生都毕业了,科举改革也应时而动。

    按照新式教育下,大明每个公民都要进行义务教育,起码要小学毕业。

    成绩上佳的一小部分免费进入国立中学,接受国家继续培养,成绩一般的只能可选择商人建造的私利技术学校,或者不读。

    国立中学毕业的学生,获得秀才学位,综合成绩上佳的一小部分,免费进入国立大学,继续接受国家在专业科目的培养,如皇明军校,农业大学,政法大学......毕业后获得举人学位。

    国立中学毕业后,成绩一般的可以选择私立大学,从事各行各业,也可以报考县级以下公职,成为地方小吏,想要升迁,得一步步往上爬。

    自从教育改革后,大明的读书人呈爆发式的增长,以往的科举制度早已无法满足新式教育下的乡试和会试了。

    人太多了,考点压根不够!

    新式科举改革后,全国会试由之前的三年一次改为了一年一次,只能由国立大学毕业的精英们参加,也就是举人学位。

    通过会试角逐出来的一批佼佼者,成为贡士,可以入宫参加殿试。

   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察,择优选出一批人才,授予进士学位,前三名依旧是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又有庶吉士。

    选出人才后,再根据他们的专业进行分配,培训上岗当官。

    科举改革后,第一届殿试产生的状元名叫卢以载,是海运大臣卢象升的长子。

    殿试上,朱慈烺并未放水,一切以才能说话,卢以载的表现确实优于他人,颇有见解。

    朱慈烺没有按照惯例让他进翰林院镀金做学问,而是直接任命其为一个刚受过灾的一地县令。

    殿试刚刚结束,李廷表便匆匆赶来,神色凝重的呈上了一封奏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