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六章 国事家事天下事-《宋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些尚书,侍郎纷纷表达不同看法,连文彦博都突然张口,来了一句:礼典因人而改,因事而变,世人何所依?

    他的意思很简单,日后如果有人触犯礼法,是否修改一下就了事?那今后这礼法还有什么用?

    李清臣据理力争,反驳:礼法从古至今,冗长繁杂,单说一门亲事,‘六礼’就要耗时三个月,成亲要耗时十天,其中的过程之复杂,与日俱增,有何益处?

    葬礼,更是复杂难言,一个下葬就要足足三个时辰,累死在坟头的孝子每年都有几十人!

    朝廷的大典,从开始到结束,短则三天,长则月余,其中多少事是可以省略的?寻常的祭祖大典,一个孝子要磕三百多个头,十几个子孙就要磕一天,这是什么样的孝道?

    于是乎,政事堂为此争论不休,有人认为可以修改一些地方,确实诸多是没必要。但有人认为不可改,那是‘诚心所在’,

    政事堂的争论,赵煦没有去管,只要不将官司打到他面前,他就什么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政事堂的会议,一直持续到晚上,在赵煦到庆寿殿用膳的时候,政事堂依旧灯火通明,各种声音此起彼伏,争论不休。

    庆寿殿。

    赵煦,朱太妃母子,权哥在赵幼娥怀里。

    赵幼娥对小侄子十分喜欢,抱在怀里,逗弄不同,两个小家伙一直在咯咯的笑。

    朱太妃瞥了眼了他们,与赵煦一边吃一边说着家长里短。

    朱太妃有些感叹,道:“以前有个与我一起入宫,后来被嫁给了冀国公世子,过门不足三年,世子就没了。前两天,就听说她快不行了,我悄悄去看了眼,她拉着我的手,哭了半天他,说放心不下孩子。她那孩子才七岁,一大家子人欺负他们孤儿寡母,本就日子艰难,她这一走,那孩子能不能长成都不知道了……”

    赵煦也知道大家族里的龌龊,尤其是涉及‘世子’二子。

    朱太妃神情感叹,说了好一阵子。

    赵煦陪着,安慰了不少话。

    好一阵子之后,朱太妃又瞥了眼赵幼娥,坐近赵煦一点,低声道:“官家,我问你,关于大赦的事,你是怎么考虑的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