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-《闲唐》
第(1/3)页
李元婴这人是典型的得寸进尺,最会顺着杆子往上爬。他估摸着李二陛下不生他气了,就开始搞事情。这批人他不是直接要了不还,而是借调过来用用,一切他投钱投人研究出来的工具和技术都会向整个大唐推广,所以,他觉得开着口一点都不害臊。
李元婴写完信,亲自把它交给信使,拉着人家的手殷殷叮嘱对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。
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,他心里可是很急切的,多来点人手,他跟滕州一干豪强富户吹下的牛逼才能实现啊。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拨过来,年后他就可以带着人到试点县去摆显:跟着滕王,什么都有!
李元婴美滋滋地送走信使。
秋收之后百姓都清闲下来,除却要修桥铺路搞基建的三个试点县,大伙都有点养膘躲冬的想法,开始窝在家里不动。
李元婴一心扑在《齐民要术》季刊的筹备上,到处跑来跑去延请本州、邻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,做好李二陛下不给人的两手准备。
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没闲着,商量着带人到下面的乡县去宣讲。
滕州书院早在一开始就开设了女子学堂,这两年来上学的女学生却少之又少,魏姝几人都觉得再动员动员,给女孩子们讲讲学点本领的好处。
要宣讲也不能毫无准备,尤其是不管魏姝还是武媚、城阳,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。
她们要么出身官宦之家,要么家中家底丰厚,城阳更是生在皇室之中,生来衣食不愁,一般女孩子的烦恼她们很少会碰上。
魏姝觉得她们要是贸然去宣讲,怕是起不到好效果,还是先了解一下她们为什么不来念书比较好。
魏姝叫人寻来一批城中商妇,不是安坐家中享富贵的那种,而是随丈夫到处跑动、甚至自己贩卖些小玩意的。
这些商妇乍然听说准王妃要接见自己,觉得既惊又喜,纷纷找出自己最体面的衣裳前往书院。到了书院外头,她们简直认不出这是过去几年那片荒凉的野地,滕王殿下给滕州带来的改变实在太多了,她们自觉自己是商户出身,也没敢多往书院这边跑,怕扰了读书人的清静。
读书,在普通人看来一直是非常清贵的事儿。
到了书院会客堂,众商妇鱼贯入内,很快见到候在堂中的准王妃魏姝。
一直以来在许多人眼里魏姝都是以“准王妃”身份出现的,而后才有部分人想起她是魏征的孙女、是大唐年纪最小的女进士。
这次有机会被魏姝接见,这批商妇第一眼就对魏姝有了很深的印象。
她与滕王殿下站在一起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是一对金童玉女,很是般配。可她单独出现在人前,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便显现出来了。
她看起来和大多女孩子都不一样,她从容又自信,哪怕还不曾嫁入皇家、哪怕没有滕王妃这一重身份,现在这些事她也是能做好的。怪不得滕王殿下那么喜欢这位准王妃!
众商妇都在心里赞叹着,齐齐上前要行大礼。
魏姝还不是王妃,自不会受她们的礼,起身招呼她们入席分坐,叫人送上茶水瓜果,客气得让众商妇受宠若惊。
人到齐了,魏姝便把女子学堂遇到的招生问题简单地说了说,希望她们能在跟着丈夫外出卖货时了解一下女孩子不来就读的原因,她们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。
入冬后到处走动的也只有商贩了,听说是这么简单的要求,众商妇都一口应下,还给魏姝说了说自己知晓的事实——
城里的小娘子自不必说,七八岁就开始考虑找婆家,接下来几年都在为嫁人做准备,开蒙有家中延请的女夫子或者自己母亲亲自教,还得学习女红、学习操持家务,自是不会外出求学。
至于农户家中的小娘子,那更是从六七岁起就得忙里忙外,地里的活干不了,割草喂猪,赶鸭喂鸡放牛,还得到厨上帮忙或者做点缝缝补补的活。
这些事看着零碎,实际上费时得很,足够让人忙里忙外忙上一整天。再长大一些,也要相看人家,早早嫁人生子。
要知道男子二十岁为丁,要出去服劳役或者服兵役了,离家后也不知会不会遇上什么意外,所以百姓普遍在二十岁前就该成亲并生下儿子传宗接代,要不然面临的可能就是香火断绝!
所以,读书什么的,费时费钱,女孩子何必去?要是非得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,那肯定把家里的活都交给女娃子干,让男娃子去读,男娃子书读好了可以光宗耀祖。
女娃子而已,书读得再好也是别人家的,帮别人家生儿育女,和自家一点关系都没有!
魏姝听了这些话,并不觉得意外,若不是祖父疼她、若不是和她订下婚约的是李元婴,她也没法像现在这样轻松自在地活着。
她问了商妇们许多想知道的事,才郑重地拜托她们到各个乡县再好好了解了解情况。
要是可以的话,最好能帮忙宣讲一下入读女子学堂能有的优渥待遇和大好前景。
这件事由经常走街串巷的商妇们去做才容易得到真实的反馈,她们亲自去问反而只能得到战战兢兢的、不甚真心的回应。有些话,也只有商妇们才适合劝出口。
魏姝恳切相托,众商妇自是更加受宠若惊,一口应下魏姝的请求。她们有些人也是农户出身,因为家里过不下去才早早嫁入商户之家,跟着丈夫到处奔波赚些辛苦钱。设身处地地想一想,要是她们处在魏姝几人的位置上,她们只管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,享受奴仆环绕的富贵日子,每日只需要烦恼挑什么衣服戴什么簪子、邀谁来一起赏花,哪会费心费力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?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