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章 夜阑观山海(1)-《夜阑京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十几步远的地方,等着她的男人立在那儿,地毯尽头,红木楼梯下。军裤军靴,许久未上身的装束。白衬衫是熨帖合身的,衬衫的立领没系,微分开……他永远都像初见那夜,像那个久负盛名的少年郎。

    谢骛清像等了很久,到背着手,把玩着一根黑色钢笔。他仿佛有心事,以指尖不停顶开钢笔笔帽,细微规律的“啪嗒”扣合声,反复在他手心里响起。

    像旧时更漏的水滴,一滴滴数着时辰。

    他看到何未的一刻,钢笔帽被彻底扣上,被递回给身后的一个年轻人。那人是陌生面孔,想来是从奉天带回来的。

    “外边被人拦着,是出什么事了?”她警觉地轻声问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,”他说,“保定的同学会。”

    何至于这样巧?

    六国饭店的舞厅门外,摆着一个宾客牌子,牵头的照旧是邓家小公子,名字在头一个。当初这牌子上的名字,就已让只宴客名流贵胄的泰丰楼老板诚惶诚恐,如今这上头的名字,有的早落魄无名,有的却是比过去更不可攀的大贵人。

    保定的军校关闭于上一次的同学会后,时至今日,许多年轻人都淡忘了这个曾培育无数名将的学校。但一见到名牌上保定同学会,却像被提醒,回忆起过去这所学校的辉煌。

    宾客牌下,最末尾还列着西江讲武堂、云南陆军讲武堂等七八个讲武堂的名字,这些学校有些早消失于世,难得存留的也已经改了称呼……眼前的一切,都仿佛昨日重现。

    门口的士兵,见是谢骛清,直接开门放行。

    舞厅内,到处都是穿着军装的男人,十几年前的军装。因各自来自的省份不同,军装式样都不同,还有些毕业后弃武从文的,找出读军校时的制服穿了。

    像回到了辛亥革命的时代。

    每个铺着白色桌布的酒桌,沙发,还有舞池旁在交谈的男人,都不约而同地对她行注目礼,隐晦,而又礼貌。对他们来说,何未年纪轻,算小一辈的人,但她是谢骛清的妻子,该有的礼节不可少。

    “这都是你的朋友?”

    “昔日同袍,还有学生。”

    谢骛清把军装外衣穿上,正襟而坐。

    在舞池旁,这个圆桌子周围有白谨行和邓元初,还有那位扔过一块表在银盘子里,吓唬何未亲爹的男人。这位先生昔日年龄就是最长的,如今男人已迈入老年,笑意倒不显老态。

    恭王府一面后,她同这个邵先生见过几次。

    “二小姐。”

    “邵先生。”她笑笑。

    “清哥请我做证婚人,”邵先生理了理许久未穿的军装,笑着说。

    她心中一震,看谢骛清。

    谢骛清微笑着,回视她。

    “我说,二小姐如今名声大,未必肯认我这个已失了势的人。”邵先生笑着道,“我这里准备了稿子,二小姐是否要过目?”

    何未仿佛失了语。

    “简陋了些,”他在桌下攥住她搭在膝盖上的一只手,“但至少亲朋满座。本想请花童,怕有记者在外拍照,就省了这个步骤。”

    她盯着谢骛清,盯了半晌,一低头,眼泪掉下来。

    邵先生笑着离开,准备证婚仪式。

    宾朋一一露面。七姑姑从偏门入内,走到一旁的圆桌旁,对她笑了笑:“你九叔说,他过于受人瞩目,就不来了,由我全权代表了何家。”

    她不知该答什么,愈发像被人推到了一场梦里。四九城内的一场梦。

    “今日我受父亲嘱托,是来嫁妹的,”白谨行笑着,同七姑姑坐了一桌,“算娘家人。”

    而新郎家的桌上,独自坐着郑家三小姐。郑渡一度想凑过去,到姐姐身边坐着,被她赶走。那一大桌子的空椅子,都是谢家人的。

    再远些,是同谢二小姐交好的俄公使、法公使,在宾客位。

    好似谢骛清已广发喜帖,除了她这个新娘,无人不知两人的喜事。

    他没穿新郎该穿的西装,以军装替代,在座诸位宾客基本军装加身,外头守着的也是士兵。因在东交民巷,记者难进,极难走漏风声,就算有人因舞厅名单上的贵客想窥探内幕,望进来,见满座军人和老旧军装,猜到的只能是——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军官聚会。

    这些曾献身辛亥革命,推翻旧王朝的军人们,聚在此处,为了一段不可外传的婚礼。

    谢骛清给她的婚礼,最奢华的不过这满座功勋。至简,至诚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